“爷爷瓶”让瓶装啤酒变“炸弹”
- 眼下啤酒进入销售高峰,随之而来的,却是瓶装啤酒爆炸事件的频频出现。那么,到底什么原因导致夏日的美食啤酒变成了“不定时炸弹”呢?记者展开了一系列调查。
记者目击
啤酒瓶街头自爆
7月13日上午10时许,记者途经站前街时,正巧旁边有一位小伙子到超市买啤酒。交完钱,小伙子把一捆瓶装啤酒提起来,正准备抬步走,只听“啪”的一声,其中一瓶啤酒炸了。“真危险,幸好没有炸伤。”站在小伙子旁边的超市老板颇有几分后怕。
记者上前查看了小伙子所买的啤酒,那捆啤酒共9瓶,进行了简单的塑封,自爆啤酒的瓶子为2005年的“B”瓶,其余8瓶也多为“超期服役”的“B” 瓶。小伙子说,这捆啤酒他花了13.5元。超市老板为小伙子重补一瓶酒后,小伙子提起便走了。
目前,国家已明令禁止非“B”瓶啤酒的生产销售,并建议“B”瓶回收使用期限为两年。记者问该超市老板:“进货时是否查看啤酒瓶是否合格?”该超市老板表示,他从不关注啤酒瓶是否是“B”瓶及酒瓶是否“超期服役”,“那是厂家的事,我只管卖,只要不是在我店里炸伤人就不关我的事。出了事,消费者可以找厂家负责。”
记者暗访
超市啤酒多见“爷爷瓶”
对此,记者暗访了市区桥东、桥西十余家不同规模的超市及酒类专卖商店,结果,在所有超市里均发现有使用时间超过两年的啤酒瓶,甚至有7年前生产的啤酒瓶仍在“坚守一线”。
在某大型超市里,记者看到同是某品牌的啤酒,啤酒瓶的年份却不一致。在另一家超市的货架上,某品牌的“超纯”、“超干”两款啤酒价位相对便宜,而其啤酒瓶的“年龄”竟为2003年,距今已7个年头,让记者大跌眼镜。
在市桥东区一家小型超市里,在本地覆盖面很大的某品牌啤酒,其啤酒瓶的使用年限同样不达标,记者粗略查看了一下,便发现了一瓶2002年的“爷爷瓶”,距今已8个年头。
记者发现,一些低端价位的啤酒,使用“爷爷瓶”的现象更为严重。
暗访中记者还发现,啤酒本应保存在避光、低温的地方,可为了招揽生意、吸引眼球,一些超市及经销点便将啤酒成捆码放在店外,暴露在夏日的阳光和高温之下。这进一步加大了啤酒瓶自爆的几率。
记者调查
啤酒瓶回收不问“年龄”
随后,记者又暗访了几家废品站,对方在回收啤酒瓶时,根本不管其是否“超役”,因为“超不超期限,啤酒厂给的都是一个价钱。”
在桥西某废品回收点排成长龙一样的啤酒瓶堆中,记者还找到一只1999年的啤酒瓶,如此“高龄”还在等待着再一次“上岗”;在另一家废品站,记者甚至找到非“B”瓶的啤酒瓶仍没“退休”。
小张师傅整日走街串巷回收废品,据他透露,啤酒瓶回收里面大有学问。“啤酒瓶的‘长相’和牌子不同,收价就不同,有的收1角,有的收2角甚至2.5角。”
小张师傅说,一般情况下,崂山牌啤酒(啤酒上端鼓起处没有“青岛啤酒”字样,啤酒瓶底部略鼓起)均收2.5角,也是收购价位最高的,酒瓶上端鼓起处有“青岛啤酒”字样的均收2角,没有“B”字的都收1角,另外,比崂山、青岛、雪花等公众性牌子的啤酒瓶个头稍微“矮”两公分的啤酒瓶同样也收一角。
“收价为1角的啤酒瓶用水一泡,换张‘脸’又可以当另外一个牌子卖,方便得很。”小张师傅说。在小张师傅的废品车上,记者看到几个贴有某品牌商标的啤酒瓶,均没有“B”字,啤酒瓶看上去饱受了多年的沧桑,瓶体上的擦伤和划痕很重。
因为小张师傅从事废品回收的年头较长,一些啤酒瓶收购点会找他来收,然后再转手卖给啤酒厂。“我一般都是把100个啤酒瓶打成包裹卖给他们,他们根本不管啤酒瓶是否超期,因为超不超期限与啤酒瓶的价格没关系。”小张师傅说。
一些啤酒企业之所以青睐“爷爷瓶”是为了节约成本,虽然这些多次回收、反复使用的啤酒瓶看起来没啥问题,但在使用和回收过程中,瓶体互相碰撞,安全性大大降低。
记者提示
“爷爷瓶”是造成自爆的重要因素
瓶装啤酒爆炸有多种因素。啤酒是一种发酵饮料酒,除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的酵母发酵外,在装瓶时还需加注一定压力的二氧化碳,如果啤酒瓶不是很坚固,瓶内的压力就会释放出来引起爆炸;啤酒装瓶时,由于杀菌不完全,啤酒内残留的酵母会继续发酵,引起瓶内压力不断增大,最终引起爆炸;啤酒瓶使用期限过长,容易引起瓶体擦伤、划痕和材质的老化,造成抗压力下降,因此超过正常使用年限的“B”瓶,起爆的几率就会增加。当然,普通啤酒瓶质量不过关也是重要因素。
-
还没有人留言
![]() |
|
![]() |
|
![]() |
|